學習方法面面觀
2003年2月總第15期
方法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,F(xiàn)代世界著名通才學者奧本海默認為:“對現(xiàn)在和未來,方法比事實更重要。”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啟發(fā)、指導下掌握優(yōu)良的學習方法,做到肯學、善學、會學,才能有效地掌握各科知識和技能,并有利于發(fā)展聰明才智,真正有創(chuàng)新能力,從這個角度講,方法是學會學習的前提。在新學期到來之際,“課堂版”編發(fā)一組介紹各科學習方法的文章,以饗讀者。
怎樣寫作文之:一個境界層深的創(chuàng)構
寶應中學 袁衛(wèi)星
自有話題作文以來,高考作文文體不限,散文是考生較常使用的一種文體。
就散文而言,最重要的是意境。我認為,散文意境有三個層次,或稱三重境界:一是寫實,二是傳神,三為妙悟。它“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現(xiàn),而是一個境界層深的創(chuàng)構”(宗白華:《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》)。
“寫實”的“實”,一方面是指真實的客觀存在,另一方面,則是指思想感情的真實,不虛飾,不矯情。這種境界要求作者忠實地記述客觀事物的存在形態(tài)和發(fā)展運動過程,毫不掩飾地向讀者展示一個赤裸裸的自我。朱自清的《背影》就是這樣的寫實名篇。那個捧了幾只橘子爬月臺的老態(tài)龍鐘的父親營造了一個令人心酸的送別儀式,至今仍能打動不少讀者的心。
“傳神”的“神”,指的是事物內在的底蘊和神采。它要靠“形”來傳達,“形”即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(tài)。當代著名女散文家蘇葉的《畫餅娘》中有一段文字令人過目不忘:“曾經開心地瘋狂地笑過,說要開一爿店,賣炊餅。店名就叫‘畫餅齋’。每日以僅有的原料,做幾個實在的大餅,賣給那些無福領略美酒佳肴的普通人。……倘做到哪一日,忽然缸底的面,甕里的油,都成虛幻,而疲憊的路人仍尋上店來,我便搬出筆,在紙上畫一個圓粑粑給他。告訴他,餅是沒有了,錢是不收的,你就把這個拿去吧。他或者撕了,或者罵一句,或者覺得這個店還有些情意,都可以,我都笑納,都覺得安慰。”這段文字,寫出了作者一種超凡脫俗的情趣,可謂“傳神”。
“妙悟”的“悟”,是指作者對人生真諦的透視,對生活本質的發(fā)現(xiàn)。當代女作家潘向黎有一篇散文《紅塵之上》,以在賀年卡上寫的句子“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”(王維:《山居秋暝》)為線索,對“聰明而不安定的女孩”、“朝夕共事的朋友”、“一個特別的男孩”、“親愛的人”提出不同的批評、勸告以及希望。她覺得王維的這兩句詩對于“聰明而不安定的女孩”來講,“是一種寧靜、淡泊的人生態(tài)度”;對于“朝夕共事的朋友”來講,“是一種無須防范、了無芥蒂的默契”;對于“一個特別的男孩”來講,“是一種單一潔凈,不染塵埃的人間情懷”;對于“親愛的人”來說,是一種“物我兩忘、渾然天成的禪”。她覺得人生應當有一種超脫于十丈紅塵之上的“安寧、純凈、雋永,亙古不變”的境界。這樣的散文,讀來無疑是一次靈魂的洗滌。
一篇好的散文如一壺清茶,沁人心脾,它的成功在于意境營造。一篇好的散文應如碧螺春,如龍井,層層舒展。習寫散文,也應在寫實、傳神、妙悟上動腦筋,在可信、可感、可思處做文章。此外,誦讀并且熟記一些詩文,以至在落筆時信手拈來,佳構成段,能讓文章見得厚實,能使作者顯出底蘊。
數(shù)學學習三字“真言”
寶應中學 杜士明
綜觀數(shù)學學習的特點,個人認為,應當在“記”、“練”、“悟”三個字上下功夫。
“記”也就是記憶,記憶是每一門學科學習的基礎,數(shù)學也不例外。幾年前一道高考作文題“假如記憶可以移植”,其實如果記憶真的可以移植,我們還需要坐在教室里苦熬時光嗎?一個剛剛出世的嬰兒都可以使他成為天才科學家。記憶對數(shù)學同樣重要。那么數(shù)學中有那些需要記憶呢?常見的數(shù)學公式、定理和有關的概念、定義需要記憶(分析和思考問題的依據(jù));公式的推導和定理證明的方法需要記憶(吸收新的數(shù)學思想和方法);常見題型及其相應的解題方法需要記憶(即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);解題中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的特殊解題技巧需要記憶(充實與完善自己的思維結構)。數(shù)學中的記憶和其他學科不完全一樣: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,在應用的過程中記憶。
“練”這里要分三個層次,其一,為了強化公式、定理的應用,使某種技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,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效果;其二,為了進一步理解記憶中的數(shù)學知識,多方位、多角度、多層次的挖掘其內涵,達到融會貫通、觸類旁通;其三,學會使用數(shù)學思維指導自己的解題活動,從條件發(fā)散、方法的選擇到解題目標的確定,再利用解題目標去調控自己的思維方向?傊,練能熟,熟能巧,巧在于對問題的把握和理解透徹、準確、深刻。在練中學會如何使用數(shù)學知識,在練中學會如何分析和思考問題,在練中學會如何進行思維活動,練到爐火純青的時候也就是你數(shù)學思維成熟的時候。
“悟”就是靜下心來認真地體會、感受解題中的一點一滴,從公式、定理的應用到數(shù)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以及某種特殊技能的理解與掌握,參悟數(shù)學解題的規(guī)律,領略數(shù)學思維的精華和奧妙,大徹大悟之時也就是你登峰造極之時。“悟”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種反思、小結,每一次的反思、小結都可能幫助你形成一種數(shù)學思維模塊儲存在你的記憶中。有人認為,學數(shù)學就是要多做題,那是因為悟性好的人能對所做的眾多題目進行總結、思考、歸納,形成自己對數(shù)學解題的認識和理解,這比從老師那兒學來的要強得多。
CRAZY 英語學習方略
淮安外國語學校 王奎生
C--careful 意在培養(yǎng)認真細心地學習英語的學習習慣,訓練認真地聽、說,細心地讀、寫英語的能力。筆者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講、看書等的耐性和細心,克服其粗心、毛躁的壞習慣,培養(yǎng)其嚴謹、規(guī)范地學習作風。
R -- rapid 意在培養(yǎng)快速、流暢、連貫地學習英語的學習習慣,提高英語學習的連貫性和節(jié)奏感。尤其要培養(yǎng)口語表達的語速和語篇快速閱讀的能力。側重針對一些辦事拖拉、學習懶散等不良學習習慣的糾正,增強單位時間內的英語學習容量,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。
A-- active 意在激發(fā)英語學習的熱情,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活動。“ 沒有主體內在潛能的開發(fā),沒有外在文化知識經濟發(fā)展主體的內化,人的發(fā)展是不可能的”。教育是教師和學生雙方作用的過程(即人作用于人的過程),其核心關系是教與學的關系,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,“教師是教的主體,學生是學的主體,也就是說主體的發(fā)展,不僅不否定教師的作用,而且把教師也視為并列的活動主體,且發(fā)揮著指導者的作用。教育中的這種‘雙主體性’決定了教師要承擔教的責任,學生要承擔學的責任,只有雙方的主體作用都得到充分發(fā)揮,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”。
Z -- zesty 意在培養(yǎng)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,做到“樂學”、“勤學”和“會學”。 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”。要保持高昂的學習積極性,這是今后的英語學習能否繼續(xù)下去的前提。在無外語學習環(huán)境的中國,要想追求自我發(fā)展,把英語自學下去,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,濃厚的學習興趣,學習能力再強恐怕也難以堅持下去。因此,要在學習英語的同時,還要培養(yǎng)出“愛學英語”的興趣和樂趣,只有這樣,才具有一種“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能力”,或說“終身學習能力”,或說“學會學習的能力”,其在校時所學的英語才不會半途而廢,才能為其今后的人生發(fā)展助一臂之力。
Y -- yearning 意在激發(fā)英語學習的欲望,激發(fā)英語學習中的自覺上進的內驅動力,形成一種不用揚鞭自奮蹄的主動、積極的英語學習氛圍。 要從被動接受式的“要我學”轉化為主動進取式的“我要學”,最終走上能自我教育式的“我會學”的光明大道。
物理學習妙在有“悟”
寶應實驗初中 韓國法
一、概念要悟其實質
初中物理中的絕大多數(shù)物理概念是比較抽象的,初學物理時,不能僅滿足于聽懂概念、記熟概念就可以,而是要準確把握每一概念的實質、內涵。只有這樣,才能以不變應萬變。如在學習“力”的知識的時候,我們不僅要知道“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”的內容,還要認識:(1)提到力必須是兩個物體,單純的一個物體是不存在力的作用;(2)彼此接觸的物體之間有力的作用,不相接觸的物體之間也會有力的作用;(3)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,可以是推、拉,也可以是提、壓等等。因此掌握好一個物理概念是不容易的,必須要仔細領悟。又如“浮力”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個重要概念,浮力一章是同學們較難理解的章節(jié)之一。學生在做有關浮力的習題時,往往首先會想到阿基米德原理,但如果沒有真正掌握浮力實質,僅僅是記住了一個公式,面對一些稍微復雜(其實并不復雜)的習題往往就會束手無策了。
二、公式要悟符號所代表的意義
教材中的公式可以簡明、準確的表示物理概念和規(guī)律,也可以用來計算、解決問題。所以許多同學非常重視記公式。但是,應用公式必須在理解清楚公式中每個符號代表什么,整個公式表示什么意義的情況下,才能正確運用。如學習了密度以后,得出的密度公式ρ=m/V,這個公式只是提供了計算密度的一種方法,其中m表示物體的質量,單位是Kg,V表示物體的體積,單位是m3,得出的ρ表示物體的密度,單位是Kg/ m3,對于同種物質來說,它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。而不同的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能是不一樣的,絕不能錯誤的理解為物體的密度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,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等。
三、原理、定律要悟關鍵字詞的含義
一些原理、定律中有許多關鍵字詞,要弄清其含義。這對于理解整個原理、定律的內容,及用這些原理、定律去解決一些問題,都是十分必要的。如阿基米德原理中的“浸入”二字,同學們就要仔細品位。“浸入”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兩種情況。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中的 V排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等于浸入物體的體積。只有物體全部浸入時,二者才相等。做有關浮力的習題時,一定要搞清物體是否完全浸入,從而正確確定V排的值。又如在學習“功”的含義時,其中的“在力的方向上”,也屬于關鍵字詞。對于這些字詞,同學們一定要認真研究,細心揣摩,萬萬不可疏忽大意。
四、做習題要悟題意
設計習題的人在設計習題時,首先要考慮這道題要考查哪個知識點,這就是命題者的意圖。有時為了增加難度,考查做題者綜合駕馭知識的能力,出題者往往會給出隱性條件,或迷惑性條件。這就要求我們在做習題時,先要認真審題,悟出命題者要考查的知識點。然后以這個知識點為藤,順藤摸瓜,找出解決這個問題所需的各個條件或數(shù)據(jù)。只要這樣“對癥下藥”,必能做到“藥到病除”。
五、做實驗要悟實驗方法
物理是一門以觀察、實驗為基礎的學科。有些原理、定律是在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加以推導得出的,如牛頓第一定律。有些則是在實驗中直接得出的,如杠桿原理。可以這樣說,沒有觀察、實驗就沒有物理這一學科。因此,同學們在物理實驗中,不僅要學會每個實驗的具體做法,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,還要歸納總結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實驗方法。如設計實驗常用的控制變量法、對比法等;處理實驗數(shù)據(jù)的算術平均法、比例法、表格法等。
總之,同學們在學習物理時,一定要勤于鉆研,善于思考,以求融會貫通,從感悟中逐漸提高自己學習物理知識、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。